日期:2025-07-19 11:38:44
来源:齐鲁晚报
在儿童免疫规划“健康防护网”中,麻腮风疫苗是当之无愧的“硬核选手”。它凭借“一苗防三病”的独特优势,能同时抵御麻疹、风疹、流行性腮腺炎这三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疾病,为孩子筑起三道坚实的健康屏障。
今天,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管理所专家谢梦、张伟燕、赵雪,为大家带来关于麻腮风疫苗的健康科普,详细解读这一疫苗的“过人之处”。
贺照阳 通讯员 闫鹏飞
济南报道
儿童免疫的“三重防护盾”
为何非打不可?
国家免疫规划相关政策明确规定:儿童应在8月龄和18月龄及时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。这份科学安排的背后,是对三种疾病潜在危害的深刻考量。
麻疹的传染性堪称“病毒界的王者”,民间那句“孩子出过疹和痘,才算解了‘阎王扣’”,道尽它的凶险:感染麻疹后,不仅发烧出疹,更可能引发肺炎、脑炎,甚至导致永久性脑损伤或死亡。
展开剩余83%流行性腮腺炎,俗称“痄腮”或“大嘴巴病”,看似只是腮腺肿痛,却可能悄悄损伤听力,青春期患者还可能面临睾丸炎、卵巢炎等影响生育的风险。
风疹对儿童症状虽轻,却对孕妇致命——孕早期感染,可导致胎儿患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,引发先天性心脏病、失明、耳聋、智力障碍等严重后果。
接种麻腮风疫苗,不仅能保护儿童免受病痛,更为未来筑牢健康防线。
疫苗如何“唤醒”
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
很多家长好奇:小小一针疫苗,为何能挡住三种病毒?其实,麻腮风疫苗的工作原理,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“免疫军事演习”。
疫苗里藏着经过特殊处理的“弱化版”麻疹、腮腺炎、风疹病毒,它们的毒力已被大幅削弱,不会让孩子生病,却能精准“唤醒”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。
当疫苗进入身体后,免疫系统的“侦察兵”(免疫细胞)会立刻识别这些“外来信号”,牢牢记住它们的特征,随后启动“武器生产线”,赶制出针对三种病毒的特异性抗体。这些抗体就像配备了“精准导航”的导弹,一旦未来遭遇真正的野生病毒入侵,它们能第一时间启动防御模式,迅速将病毒歼灭,让孩子躲过发病的风险。
打个更通俗的比方:没接种疫苗时,免疫系统对病毒完全是“初见陌生人”,遇到入侵时往往手忙脚乱,很容易被病毒“突破防线”而击垮;而接种疫苗后,免疫系统经过这场“演习”,相当于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、反应敏捷的“免疫特种部队”,对病毒的“底细”已经了如指掌,消灭病毒也是轻车熟路。
更让人安心的是,按要求完成两剂次麻腮风疫苗接种后,绝大多数孩子能获得长期甚至终身免疫力,无需担心防护“过期失效”。
接种后出现“不舒服”
科学应对不用慌
不过,再可靠的“防护盾”,也难免让家长犯嘀咕:打完疫苗会不会有不良反应?
“听说打了麻腮风疫苗会发烧出疹?”“宝宝接种后会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?该如何处理?”这是很多家长给孩子接种疫苗时的顾虑。
其实,大多数疫苗接种后出现反应,都是一过性且可以自愈的,家长们无需过分担心;而且不良反应的危害,远低于自然感染相关疾病带来的风险和不良后果。万一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舒服,家长们不必惊慌,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处理:
1.发热:疫苗接种后1-2周内,可能出现低热(38℃以下),这是免疫系统启动的正常表现。多给孩子喝水、用温毛巾擦拭额头等物理降温即可,通常1-2天可自行消退。若体温超过38.5℃或持续超48小时,可遵医嘱服用退烧药,或及时就医。
2.皮疹:接种麻腮风疫苗后6-12天可能出现散在红疹,发热前后都可能出现,一般1-3天会自行消退。无需特殊处理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,避免孩子抓挠。
3.接种部位红肿疼痛:接种疫苗后的24小时之内,可能会出现接种部位疼痛、红肿,这些反应通常3天内会自行恢复。如果肿块明显,可以在接种后24小时内冷敷,24小时后热敷,注意消毒,避免碰水后感染。
4.腮腺或淋巴结肿大:1%-2%的孩子可能出现轻微腮腺肿胀(类似腮腺炎症状)或颈部淋巴结肿大,一般3-5天消退。若肿胀明显或持续不缓解,建议咨询医生。
需要强调的是,严重不良反应(如过敏性休克)的发生率极低,全国监测数据显示仅为0.03/10万剂,远低于自然感染麻疹后3%的死亡率。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要因噎废食,置宝宝于疾病感染风险之下,更不能因为惧怕轻微反应而剥夺宝宝获得及时免疫保护的权利。
家长做好三件事
疫苗防护更可靠
给孩子接种麻腮风疫苗,既是宝宝应该享有的权利,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义务,是守护宝宝健康的关键一步。家长做好以下三件事,可让疫苗发挥最大作用。
第一,严格按时间接种,别随意推迟。国家规定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,这是根据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的。
8月龄宝宝处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失、自身免疫力尚未成熟的“窗口期”,此时接种疫苗能尽早建立保护;同时18月龄加强接种,可巩固免疫效果,让保护更持久。推迟接种,会使孩子暴露在病毒感染的风险中,尤其是麻疹,在幼儿园、商场等人群密集处极易传播,一旦感染后果严重。
第二,理性看待接种反应,避免过度焦虑。接种后出现低热、轻微皮疹等是正常免疫反应,说明身体正在建立免疫防线,通常无需特殊处理。家长一定要对疾病风险和疫苗接种反应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和权衡,自然感染麻疹的死亡率,远高于疫苗不良反应的风险,因担心反应而拒绝接种,会让孩子错失保护,暴露在更大的健康威胁中。
第三,主动核查接种记录,及时补种。家长可通过电子或纸质预防接种证,定期核查孩子的接种记录。如果因生病等特殊情况错过了接种,待孩子身体恢复后,一定要尽快联系居住地就近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补种,切勿拖延。及时完成两剂次麻腮风疫苗全程接种,才能让“三重防护盾”更坚固。
总之,麻腮风疫苗在儿童免疫规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家长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,及时带孩子接种,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“防护墙”。
接种人群
●8月龄以上的儿童及成人
●若是麻疹、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易感者,全年均适宜接种
接种程序
疫苗
麻疹腮腺炎风疹
联合减毒活疫苗
接种剂次
2针
8月龄、18月龄各一针
发布于:北京市亿策略配资-炒股配资平台知识-正规配资开户-配资优秀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